AI赋能丨未来已来,迎接AI+教育新生态

2025-04-30

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下,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。2025年4月28日,“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思考与实践”主题论坛在成都举行,来自全国的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。绵阳中学实验学校教导处主任余琳应邀参加此次学习。

图片

四川大学校长汪劲松致欢迎辞,四川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戴作安致开幕辞,他强调教育革新需以国家战略为引领,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要紧抓科技发展机遇,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的新路径、新方法。

图片

随后四川大学副校长游劲松做主题报告。他重点介绍了川大以“四大原则”落实国家战略的实践路径:与时俱进——主动开发智能教学工具,提升技术应用能力;智能向善——构建“敬畏道德、公正可信”的AI伦理价值观;深度融合——将AI技术贯穿课程设计、实践教学与管理全流程;启智培根——通过功能评估与经验迭代,强化师生智慧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,为“人工智能+本科教育”提供系统性支撑。

图片


图片

在高等教育智能化转型的引领下,基础教育领域同样呈现蓬勃之势。在“中学校长分享”环节,成都树德中学校长毛伟提出“人工智能渗透基础教育背景下的树德应对方案”,杭州学军中学则立足“红色传承,志趣赋能”,将红色基因与AI教育结合,打造“全人培养”模式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勇强调“中学里的大学”理念,构建“全面发展、个性发展、终身发展”的“三发展”课程体系,并推动师资建设向“大先生”转型。在“中学校长沙龙”环节,主持人与校长们通过对话的形式展开深度探讨。主持人以“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教学”“AI课程开设路径”等问题为引,激发校长们分享实践经验,对话聚焦具体挑战与创新方案,既有理论思辨,又具实践温度,为AI教育生态构建提供了多元视角。

图片

作为川内基础教育改革的探索者,绵阳中学实验学校主动认知,不断思考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发展。教导处主任余琳与会后感慨道:“这次论坛让我深刻感受到,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工具,更是教育理念革新的催化剂。”他特别提到,四川大学“智能向善”的原则给他带来启发:“我们在中学阶段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AI,更要引导他们思考技术背后的伦理与责任。”此外,他对论坛中“大中协同”的案例印象深刻:“川大通识课程进中学的模式为我们打开了新思路。未来,我们计划与高校合作开发‘AI启蒙课程’,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壁垒。”

图片

正如游劲松副校长所言:“教育不是被动适应技术,而是主动塑造未来。”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,既需技术支撑,更需教育者坚守育人初心。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将继续以“启智培根”为目标,在AI教育中平衡工具理性与人文关怀,为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人才探索更多可能性。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