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光为序,征程新启。为进一步推动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,9月4日晚,我校召开2025-2026学年秋季教研组长、备课组长会议。会议由教导处主任余琳主持,学校党委书记翟勇、校长廖先虎等校级领导、各年级分管干部、协管领导、教导处、教科室行政干部、各学科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共同参会。会议围绕“精教深研聚焦核心素养,聚智赋能共促关键能力”主题,就新学期的教学规划、课堂改革、教研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与部署,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明确方向、凝聚共识。
廖校长在会议中重点阐述了优秀备课组长的两大关键素质:人格魅力与团队凝聚力。他强调,备课组长不仅须具备专业权威,更应通过大胆且讲求方法的管理树立威信,带动组内教师共同进步。所谓“人格魅力”,体现在敢于承担责任、善于协调矛盾,并能以民主而高效的方式推进工作;而“讲团结”则强调组内应形成互相认同、彼此学习、传承交流的良好氛围,避免单打独斗或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。校长进一步指出,备课组作为学校教研的基本单位,其效能直接关系到全校教学质量。为实现我校质量建校的核心目标,他提出四点建议:一是抓教学研究。组长应带头研究课标与教材,注重课堂教学实效,推动“启发式教学”“任务型课堂”等模式落地,避免固步自封或脱离学情实际,并积极借鉴“衡水经验”中高效课堂的策略,强化学生主体地位。二是抓教学常规管理。将最核心的备课、授课、课后辅导、作业训练以及反馈融为一体精细管理,但又需要逐个下功夫完成。三是抓教研组文化建设。他强调了三个意识:责任意识,明确内涵发展,质量立校的根本;违纪意识,建设优秀师德师风;协作意识,团结一体。四是抓青年教师的培养工程,组长还需密切关注青年教师成长,通过听课、评课、备课指导等方式加速其专业成熟,从而全面提升学科组的整体战斗力。
副校长贾刚围绕“质量建设”这一核心,明确了学校的质量目标应体现在“使同一层次的初中毕业生在我校获得优于其他学校的发展”上,强调要关注全体学生,尤其是中下层次学生的成长。他系统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:学习动力不足、方法欠缺、缺乏预习、整理、改错等良好习惯,以及因成绩落后而带来的心理压力,并提出改进建议。他提出应从课堂与作业两个维度入手:在课堂方面,提倡“做听得懂的教学”,一是聚焦基础知识、适当降低学习门槛,使教学更贴合学生实际;二是增强课堂互动与及时反馈,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信心;在作业方面,强调“减量、分层、精准”,要求明确作业时长上限,加强学法指导,并推行作业分层设计。同时,借助数字化手段进行每日作业公示与统筹,避免作业过量或无效重复,真正为学生减负增效。
教科室主任李谊侧重教学管理与教研实效,讲话涵盖师德建设、课堂改革、教师发展等多方面。他首先强调要回顾既往成绩、反思不足,在此基础上严抓“师德师风”,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与道德自律。其次,通过“规范性学时”和“课堂大比武”等途径提升教学基本能力,尤其注重常规管理的落地与创新。第三,关注新教师培养,提倡以听课、备课、赛课等形式加速其成长,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申报与原创试题命制,增强科研能力。
教导处主任余琳强调课堂效益是关键,强调课堂应以问题为导向,落实“三主六路”教学模式,贯彻“精讲精练、聚焦学生、优化过程”三原则,并在课堂中执行分层教学、巩固学习、创造力培养和从严管理四类策略。同时,他还立足日常教学管理,对青蓝工程建设、晚自习管理、教研备课组会规范化、新老高三备课组交流会筹备等多方面进行了精细化的管理指导,力求聚焦教学实际,落实教学管理。
党委书记翟勇明确提出备课组长具有“学术干部”这一身份属性,应兼顾管理职能与研究职能。在管理方面,他提出三项关键举措:一是强调“落实”,要求组长能够科学制定计划、周密安排,紧密结合学科特点、学生实际和学校要求,将任务分解细化、逐步推进;二是突出“严格”,强调规范执行教学管理与常规工作;三是注重“协调紧密”,包括加强备课组内部结构建设,促进不同年级之间的衔接与协作,形成系统合力;在研究层面,他明确指出教研工作应务实高效、避免空泛,并提出四项重点:一是将“精准分层”视为教学创新的突破点,要求针对不同学情打好“组合拳”;二是推行“靶向辅导”,实施个性化教学支持;三是建立“动态跟踪”机制,通过学生档案和成绩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;四是指出教研不能“为研而研”,应注重主题的现实性、形式的灵活性,加强磨课与案例研究,推动成果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,从而实现教研活动从“形式化”向“实效化”的转变。此外,他提倡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的课堂模式,建议借助学案导学、合理规划时间层次和及时跟踪反馈等方式,提升教学实效性。
行而不辍,笃行致远!会议落幕,方向已明,行动在即。全体教师整装待发,将以全新面貌深入教研、聚焦课堂、精准施策。让我们以思考推动创新,以行动促成收获,凝心聚力,共赴教育新未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