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道深浅在研思,唯以求真踏实行。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全面提升育人质量,2月21日晚,我校召开2025学年春季教研组长、备课组长会议,会议由学校校长廖先虎主持,学校全体党委、校级领导、年级分管领导、协管领导、教导处、教科室行政干部、各学科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共同参会。会议围绕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优化、当前教学问题反思与改进、教学科研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,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,共绘新学期教学蓝图。
一、立足新高考 探索教学新路径
地理组骨干教师刘娟以《新高考下教学的思考》为题,分享了地理学科教学的五点创新经验:一是以高考题为导向,提出“高考题如连续剧”的观察视角,强调关注常住人口、区域发展等长效热点;二是注重学科高阶思维培养,倡导引入大学慕课、B站资源进行知识拓展,实现“降维式”教学突破;三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,通过设计“假如我是川西文旅局局长”等实践性寒假作业,提升学生综合素养;四是融合时政与学科教学,建议教师紧跟国家新闻、统计数据,强化课堂与现实联结;五是推动跨学科融通,打破学科壁垒,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。同时,刘老师还提出“用生活案例活化地理课堂”,为学科育人注入新活力。
二、直面问题寻突破 精准施策提质量
分管教学的贾刚副校长根据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现状,深入剖析当前的教学痛点:首先,目前教学的问题聚焦在学生基础薄弱、学习动力不足、作业分层不足、教学进度与难度失衡、教研落实待强化等方面;其次,归因反思当前问题出现的原因,如学情与教学策略错位导致“高投入低效能”,作业难度过高加剧学生挫败感,教师陷入“赶进度—低落实”循环等;最后,他提出破解之策:一是教学分层,要推行“基础+拓展+创新”三级作业设计,严控作业量;二是要夯实基础,降低新课教学坡度,强化教材核心知识落实;三是教研增效,备课组聚焦“学案优化”“命题研究”,提升集体备课质量;四是科学管理,要严格执行“一科一辅”,规范晚自习与周六知识清理安排。
三、强化常规管理 筑牢教学根基
教导处主任余琳立足教学全过程,从“精细管理”与“长效赋能”双维度部署新学期重点工作。第一,构建全链条教学计划体系,要以期末联考数据为基准,横向对比市内同类学校,纵向追踪班级动态,制定“强弱项补短板”提升方案;同时推行“五定”计划表,确保教学各环节可量化、可追溯;建立校本数字化题库,按难度系数标注试题,配套开发“易错题解析微课”,实现精准训练。第二,深化课堂改革攻坚行动。要求教师每堂课设计“基础必答+能力闯关+拓展探究”三级任务单,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;同时推广“智慧课堂”模式,用技术赋能增效,用常态督导提质;第三,多维赋能教师专业成长,落实青蓝工程升级、跨学科融合实践、师德师风浸润;第四,刚性落实教学纪律,确保课堂高效高质。
四、科研引领发展 创新驱动未来
教科室主任李谊以“科研破局”为核心,提出“三驱联动”战略。一是课题攻关驱动教学升级,要聚焦真问题,围绕“新高考命题趋势”“学困生转化”等痛点,要推进省市级课题申报,跨学科协同,同时建立“教研成果孵化器”,优秀课题将纳入校本教材、推荐参评省级成果奖;二是竞赛培优驱动师生共进,要建立梯度培养体系、创新激励机制以及演练实战化;三是师德师风与专业能力双提升,推行“师德承诺—学生评议—家长监督”三位一体评价机制,将“教育共情力培养”纳入教师必修课。
五、锚定现代化目标 擘画强校新蓝图
学校党委书记翟勇立足全局提出指导意见。第一,要打造教育高地。要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教学,擦亮“绵阳教育名片”;第二,要推进均衡发展,强化学科组协同,破解“学科发展不平衡”“集体备课形式化”“教研功能弱化”等难题;第三,要深化教研革命,聚焦重点,精准执策,建立“教学评一体化”机制,倡导评课“讲真话、研实效”;第四,教育教学要服务国家战略,紧扣“教育强国”目标,紧抓数字化转型机遇,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。
会议最后,廖校长指出,本次会议既直面问题“揭短亮丑”,更凝聚共识“开方施策”,要求各部门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韧劲落实会议精神。新学期,我校将紧扣“质量立校、科研兴校、特色强校”主线,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!
思者常新,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。本次会议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指明方向,备课组长及组内教师都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研,凝心聚力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,协同共进向未来!